为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参与暑期实践活动,鼓励大学生深入社区、乡村、企业等基层一线,今年暑假,苏州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,精心设计文明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活动项目,引导大学生围绕所学专业,将知识技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,广泛开展政策宣讲、文化培训、教育服务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,激发青年力量,传播文明新风。
常熟市:让青春“后浪”奔涌在田野
乡村振兴,既要富庶乡土,也要滋养文脉。苏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常熟辛庄镇6个校地合作田野调查点,为探寻乡村文化根脉、促进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思考。
活化文化遗产,育青年传承之力
大学生探访卫氏义庄,围绕义庄“大爱大义”的精神底色,以“文献研读-口述历史采集-实地考察-义庄文化宣讲-义庄精神提炼”为主线开展调研采访,考察义庄“修旧如旧”的历史风貌,感受“赡养族人、教养孩童”的传统理念在当代焕发新生。在“江南第一评弹村”的合泰村,大学生深入了解该村评弹渊源,合泰村不仅常态化演出评弹,更开设各类课程守护江南文脉。近年来,合泰村围绕红色故事、乡风文明等内容,创作《移风易俗树新风》等评弹精品,圈粉无数的同时传递文明时代风尚。活在真实大地上的文化遗产,增强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,更激发了他们主动传承文脉的热情。
创新乡村治理,炼青年担当之志
大学生走进张家桥村,与基层干部深入交流,了解他们如何当好政策法规的“传声筒”、也当好群众身边的“法律贴心人”。张家桥村以法治思维牵引群众自治进行破题,依托“大家讲莊”协商议事经验,通过“话家常、说里短”的方式,引导村民理性表达诉求、协商处置基层问题。“宅基管家”将一起绿化改菜园的“小纠纷”变为了“以种代管”的“新模式”,实现了基层治理法治化与村民需求人性化的有机统一,不断凝聚起“自家问题我负责、宅基问题我有责”的治理共识。基层治理的智慧,是方法论,也是价值观,帮助大学生在个人成长与社会参与中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深耕特色产业,展青年实干之才
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经济的支撑,高质量发展是文明镇的坚实根基。大学生走进德扬智能装备、博涛智能热工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,目睹新能源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集群蓬勃发展。同时,工作人员从土地保障、综合补助、政策支持、政务服务等方面向大学生介绍辛庄镇良好的营商环境,以“筑巢引凤”的真心诚意,引导并鼓励大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投身实业、深耕产业,让创新才智激荡在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。
太仓市:实践育青春 文明兴娄城
2025年,太仓市文明办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重要依托,将文明实践与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深度融合,通过打造特色项目、精准对接需求、强化保障激励三方面,引导本地大学生积极投身实践,贡献青春力量、传播文明新风。
高位统筹谋划,打造特色项目
联合人社局、团市委、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、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召开协调部署会,创新建立“文明实践+政校企共建”模式,发挥文明办统筹协调作用、高校学生专业特长优势、企业岗位平台资源,在太仓全市范围内重点推出“青春有为 筑梦娄城”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暨2025年“百名大学生进千站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、“青春娄城体验官”项目,为广大青年学生搭建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广阔平台。
立足专业特长,精准服务需求
聚焦居民实际需求,立足大学生所学专业,将知识技能转化为服务群众、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,暑假期间,太仓市共241名大学生走进社区、企业广泛开展文化、理论宣讲、心理疏导等文明实践主题志愿服务超1000场。文科专业学生走进企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政策宣讲,艺术类学生精心策划文艺展演,为乡村和社区群众送上精彩的文化盛宴,教育专业学生面向未成年人开展文明交通、防溺水等安全教育课程,通过专业赋能与基层需求紧密结合,有效推动文明实践与社会实践协同发展。
优化保障激励,实现双向奔赴
以“实践育人+引才留才”为导向,建立健全“高校输送人才、阵地提供平台、实践反哺成长”的闭环机制,全市41家企业提供135个实践平台,涵盖文明传播、社区服务、科技助企等多元领域,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。持续开展“青年娄城官体验官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邀请全国各地名校优生走进江南园林古镇、本地高科技企业等特色场景,通过实地走访、交流座谈、岗位体验等形式全方位沉浸式感受太仓城市文化魅力与发展活力,让更多青年学子走进太仓、爱上太仓、留在太仓,实现大学生成长与文明实践发展、城市建设推进的双向共赢。